第86章

作品:《第四次满月

    “夫人客气。”陈舍动了动嘴,似乎想问什么,但几番犹豫还是咽了下去。

    楼上,沈洛华在屋内端坐,安静喝茶,突然响起一阵轻轻的敲门声。

    房门打开,来人一袭白衣,笑意盈盈地站在外面,“原来屋内有人,不好意思,看来是在下走错地方了。”

    “不要紧,”沈洛华示意鸢心又倒了一杯茶,“虽是误会,但相逢也算有缘,请公子喝一杯茶?”

    “公主请的茶,在下岂有拒绝之理。”

    房门微合,鸢心立于门侧,以免门外有人偷听。

    沈洛华微微一笑,“温大人一如既往,耳聪目明。”

    “巡查使温晏,拜见公主殿下。”温晏端端正正行了一礼。

    “温大人倒是来得巧,”沈洛华指尖轻摩杯壁,茶水温热,摸上去手感极佳。

    “碰上了,下官也没有办法。”温晏站在离沈洛华几步之外的地方,笑容莫名,

    “下官领了旨意,巡查四州,考核吏治,只是刚到此地,考核的人就没了,倒是平白为下官减轻了不少压力。”

    沈洛华轻轻瞥了他一眼,“你继续巡你的州,考你的吏治即可,本宫只是路过而已。”

    “和公主没有关系吗?”

    “自然。”

    “那和这间客栈的其他人有关系吗?”

    沈洛华指尖微顿,看着他似笑非笑道,“温晏,你怀疑本宫?”

    他初来此地,话里话外问的哪是客栈里的其他人,不外乎和她同行的一群人,按照温晏的性子,既然知道她在这里,恐怕一早就把周江上那些人查了个遍。

    “下官不敢,”温晏俯身行礼,“职责所在,公主切莫多思。”

    说着不敢,但眼里丝毫没有恐惧、慌张之意,沈洛华在心里冷笑,装的倒像,问都问完了,说什么不敢。

    “总之,本宫可以保证,那个县令的死和本宫,以及本宫的人,没有任何关系,”沈洛华将茶杯放下,

    “不过看在有缘的份上,本宫好心给你提个醒,人死了,也不代表你的吏考就可以潦草结束,太封县虽小,能查的事却不算少。本宫言尽于此,剩下的,看你本事了。”

    “多谢公主指点,下官必竭尽全力。”

    沈洛华懒地再看他那一副道貌岸然的君子模样,一抬手让鸢心打发他出去。

    温晏离开,鸢心立刻将门关紧,“公主,温大人他......”

    “不用担心,本宫虽然不喜他,但他为人倒也正直,勉强算是个好官,张林的事情,他查不到我们头上。”

    沈洛华揉着眉心,似有些疲倦,“在这耽搁是有点久了,找个由头过两天就走吧,总不能一直在这里纠缠。”

    “那刺杀之事......”

    沈洛华哼了一声,“他想杀的不是我,是拿着盒子的人,有点脑子的都看出来谁派的,你当周江上真猜不到?”

    他多留几日的心思昭然若揭,为了谁,为了什么事,她沈洛华又不是傻子,能配合一天两天就差不多了。

    况且张林已死,不论是他们还是她,都没有留下的必要了。

    更遑论如今温晏也到了,沈洛华一点不想看见他,黑心芝麻馅伪装的白面馒头。

    “告诉周江上,真查不到,就把有的线索全丢给温晏,剩下的让他去查,我们最迟后日便走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“后日?”

    鸢心去时,周悬还在后院查探那夜黑衣人踪迹,听到鸢心的话时不免有些惊讶。

    虽然他这两天确实在思考合理离开的理由,但没想到沈洛华这么巧就送了过来。

    “是,后日。”鸢心道,“还请周大人按小姐所说,及时安排。”

    “我知道了。”周悬点头应道。

    待鸢心走后,馒头从一旁钻出脑袋,“后天,这么早?来得及收拾吗?”

    “来得及,不查了,现在就收拾。”

    黑衣人要杀的是带盒子的人,深究下去,这就算是太封县内部的事情,和他们的关系本就不深,只要将黑衣人尸体和那个盒子,还有查到的事情告诉给温晏就行。

    馒头:“?”虽然这两天他们查的确实......有点粗糙,但这么直接吗?

    “对了,”周悬脚步停住,“记得去楼上告诉杨三白她们。”

    “你不......”自己去说吗,馒头话还没说完,周悬就离开了。

    吵架的人真是惹不起哦,馒头撇了撇嘴,将楼下剩余的东西收拾得差不多,就上楼去找杨三白。

    碰巧她不在,馒头果断转头去了杨笛衣,屋内赫然坐着她们俩个。

    听完他的来意,两个人面上都没有什么震惊,只点点头。

    她们两个都是女子,一看就在说悄悄话,馒头也不好多打扰,说完就离开,准备去找方雪明。

    还没走上两步,就看到一个有些面熟的马尾少年在走廊上左顾右盼的。

    “小哥,干什么呢?”

    那少年吓了一大跳,拿眼横他,“你才是吓我一跳。”

    “我这不是看你在偷摸的吗,”馒头好奇地看他方才看的地方,空荡荡什么也没啊,“有什么好看的?”

    “没什么。”那马尾少年一甩头发,大剌剌走了,只留馒头一个人茫然站在原地。

    两日一晃而过,到了后日上午,一行人整装待发。

    周悬送东西的时候,将秀娘之事原原本本告诉了温晏,温晏听后沉默半晌,当即去了府衙,着手调查张林之死和太封县买卖人口之事。

    故而知道她们要离开的人不多,他们车队上路时,只有陈舍一个人在客栈门口站了许久。

    马车驶出去半晌,杨笛衣还是有些不放心,掀开车帘回看,天光微亮,陈舍身旁,似乎还有一个人。

    虽不到晌午,但今日天色却是大好,阳光温和地洒在两人的身上,像是给他们披上一层软甲。

    秀娘看着远去的马车,喃喃道:“好久没看到天亮了。”

    太阳高悬,并不言语。

    马车里,沈洛华看杨笛衣还在看着后面,突然想起什么,

    “对了,忘了问,那暗格里到底装的是什么?”

    杨笛衣放下车帘,“是两封信。”

    “信?”

    杨笛衣顿了顿,“是县丞自己的请罪信,和为百姓的求救信。”

    只可惜,那个盒子,从未送出去过。

    这次上路,队伍难得沉默下来,只闷头前进,从不多说话,往常总是热热闹闹的马车里也安静不少。

    不过也正因此,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反而提高了不少,日夜兼程往江南赶。

    偶尔掀开车帘,里面的人都在各做各事,看书的看书,喝茶的喝茶,写心得的写心得。

    鸢心闲着时候居多,不是擦兵器,出神,就是围观杨三白在颠簸的马车里写义诊感受,见都快到江南了,还没写完,不免好奇道,“你要写几份啊?”

    杨三白双腿卡在小桌子下面,手肘稳稳地固定着桌面,听到她问,抓了抓自己的头发,一脸冷漠着咬牙道,

    “一次义诊写一份,要总结当日病人的问题和药方......”

    鸢心惊道,“这么多?”

    杨三白冷笑一声,语气仿佛在说遗嘱般颓废,“还要在到江南前写完,”

    “你加油。”鸢心咽了咽唾沫,握紧了自己的兵器,暗自庆幸还是练武好。

    “虽然,但其实我不是很担心,”杨三白朝她眨了眨眼睛,“方景和也要写,他比我还不喜欢写这些东西,有他垫背,方大夫不会苛责我的。”

    “我建议你还是认真写。”一旁的杨笛衣悠悠道。
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

    “因为,昨日我去找你们方大夫的时候,看到景和的桌子上摞了厚厚一沓,他可能已经写完了哦。”杨笛衣错开书笑着看她,“而且,到了江南,那可是方大夫的地盘了。”

    “啊——”

    马车里突然传出一声哀嚎,惊的队伍两旁的人急忙看去,馒头离得最近,最快敲了敲车厢,问道,“怎么了?”

    “没事,某个小丫头难过了,”杨笛衣笑道,将车帘掀开。

    馒头愕然看向车内,杨三白脑袋砸在桌子上,一动不动,“啊,没事就好。”

    杨笛衣话是对他说的,但眼神控制不住就寻找某个熟悉的身影,果然,两米开外的地方,周悬脊背挺直,连速度也慢了不少。

    她刚说完,那道身影忽然就加快了速度朝前走。

    第74章

    杨笛衣在心里叹了口气,这些日子她好话说尽,他药收了,话都听完了,但还是这副冷冷的样子。

    馒头这些天也看出不少,忍不住问道,“笛衣姐,你们还没和好啊?”

    “不算吵架,”杨笛衣笑了笑,“过几天就没事了。”

    虽然到底几天,她也不确定。

    “行,”馒头点了下头,扯动缰绳继续跟在队伍旁边。

    路程在杨三白一日又一日的崩溃中逐渐缩短,终于在到达江南的前一天,杨三白落下最后一笔,完成所有的心得。